古時文武官員的官府、大宅內都雇有廚師,講究飲食的更不惜重金聘請各地名廚,吸收全國各地的烹飪精髓後,融合成各家獨具風味的菜式,是為官府菜的起源。
官府菜講究用料種類,手法巧手而精緻,味道中庸適合南北方人的口味。而官府菜的餐廳大都位於古色古香的宅院中,雖然一般人均消費好幾百元人民幣走不掉,但難得去北京不豪吃一次怎對得起自己?

圖片:鄰里中國
“梅府家宴”是以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生前吃的私家菜為主導,位於後海邊的大翔鳳胡同裡。餐廳大院是清朝貝勒王側福晉的私宅,府門外掛著寫了「梅府」二字的燈籠,未踏進門已仿如穿越到古代,府內古色古香,更帶著一種飄逸典雅的氛圍,當中還陳列了不少梅蘭芳先生的真跡、家具和照片。比較有趣的是這裡的老板叫“東家”,經理叫“總管”,而菜單都由“總管”親筆書寫,服務員都是四五十歲左右媽媽級的大嫂,亦稱為“梅嫂”。
圖片:本地寶
這裡沒有固定的菜單,廚師根據季節、時令,以及按客人訂座時留的人數,安排出一桌有涼有熱有葷有素有湯有羹有點心的全套家宴。梅府菜餚以江南風味為主,最大的特色菜是“鴛鴦雞粥”,用文火將雞肉熬製48小時,直至雞肉爛成粥蓉狀,再根據不同的時令選擇不同的蔬菜,調入菜汁,做成一白一綠的太極圖狀,入口鮮味清新又綿滑,據說梅先生當年演出之前必吃此粥。

圖片:京兆尹、吃貨carrot
從開業之今一直吸引世界各地名人食家慕名而至的京兆尹,可謂北京最佳的素食餐廳,更獲獎無數。它位於北京東城重點文化保護區內,比鄰雍和宮,外觀為四合院古建築格局,由知名建築系教授張永和親自參與內部設計,依天地人和自然規律,打造了一個虛實與光影錯落有致的空間。店內環境舒適優雅,七個包廂房間全部以農作物命名,如:“麥堂”、“薏館”、“稻室”、“豆齋”等,有希望客人反思粒粒皆辛苦的寓意。

說回食物,必點的金剛沙豆腐將玉子豆腐微微炸到酥脆,內鮮嫩而外香脆。另外一道百菇鹵味飯味道濃厚,各種菇菌配了幾種小榨菜丁,雖然沒肉但非常惹味。

圖片:健一公館微博
健一公館位於朝陽區東四環一帶,建築外部及內部裝潢以現代中式風格為主,而且佔地非常廣,除了大院、流水池,更有一個草坪花園,吃飽喝足後必定要預留時間拍照打卡。另外全店只設高級包廂,客人用餐時有充分的私人空間。

圖片:健一公館微博
菜式方面不少食家推薦佛跳牆(約¥500)及烤鴨(約¥600),佛跳牆用料實在,湯汁醇厚;烤鴨色澤漂亮,鴨肉肥瘦均勻,皮脆肉嫩,建議想吃烤鴨最好提前預訂,要不然到場點菜的話要頗久才能上菜。

北京有名的官府菜系,於北京有數家分店,這家位於東單地鐵站附近的分店在四合院之中,一踏進院子門口更可說是別有洞天,環境雅致,雖然外面高樓大廈林立,但進門後卻有老北京的那份典雅。除了天井中的露天座,基本都是包廂,店內物件擺設當然也是古色古香。

店內供應各種價位的套餐,每個套餐都包括好幾道前菜小吃、幾道主菜、幾道甜品及湯,每道都非常精緻(份量也是小巧的…),在眾多道菜當中食家們推薦的有:前菜-翡翠豆腐、主菜-抓炒大蝦及糖醋排骨、甜品-宮廷奶酪,菜名雖尋常卻有著不凡的口味。

圖片:lilywed
此店位於前海南邊沿岸,前身是乾隆讀書的場所,環境幽雅。經過朱漆大門,精致的四合院映入眼簾,置身其中不由感慨當中的寧靜與舒適。餐點方面,食家們力推店家的秘製紅薯,這道甜點是先將紅薯蒸熟,刮出紅薯肉後再混合上等芝士攪拌成泥,之後放回紅薯皮恢復原狀,抹上蜂蜜再焗烤,做出濃香細膩的口感。還有自家製的秘製黑豆腐,用黑豆現磨,更添加了少許蝦粉提味,鮮味之餘又有風味。

由親王府邸改造而成的餐廳,亭台樓閣、曲徑回廊當然為標準配備,店員更身穿宮廷服飾,每逢見到客人就會說「您吉祥」打招呼,身處當中頗有清朝王爺大宴達官貴人的氣派。

至於吃的比起官府菜更接近是宮廷菜,菜品無論從擺盤還是味道都很好,會根據食材的特點講究烹調手法,不失原味卻又創新有趣,涼菜基本上都是比較清淡,但是非常開胃,熱菜味道很濃郁夠味,食家推薦的菜式有宮廷小吃、鹿肉、豌豆黃等。如果你想通過一頓飯來體會北京元素的話,相信這裡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