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没有什么标志,按照门牌号才找到。是从做馄饨的那一边进去的。门口撑着几把雨伞,伞下是几张凌乱的桌子。只是写明特定区域,不让人入座。两个人正在包着馄饨,背后是煮馄饨的炉子。随便问了一个阿姨,点好了一份面。
老房子的左手边就是厨房,简单老式得不行,连厨具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穿过去就是就餐区了。五、六张桌子随意地放着,边上还供着佛像。桌子上前面人吃过的碗筷没人收拾,桌子上也有些狼籍。不是很干净啊。大厅的挑高挺高的,只是一角是渗过水痕迹。墙上有些奇怪地装饰着竹席,挂着一些饰物。角落的柜子上是各种浇头。感觉就像进了自家一样。

老板人很是活络,忙着结帐、招呼,上菜,不由分说地给客人的小馄饨里加胡椒。。。他很自豪地说它家做小馄饨有三十五年了。我点了一份葱油拌面,加上一份大排和一块素鸡,总共十来元元,够实惠的。本来还想点一份小馄饨,可是老板就是不让,说吃不下,不要浪费了。怎么说都不给,其实吃完没觉得很饱,却也说不动老板。还有这样的! 算了。
葱油拌面:
份量不大,我看男生点都是加一份小馄饨的。端上桌后,我还在收拾东西,老板急了,让我赶紧拌,是怕糊了吧。面条是很细的碱面,有弹性有些韧劲,口感不错。酱香味较浓的。大排不是油炸的,上面裹了一层粉,吃上去软软的,但不柴,多汁。素鸡很爽嫩好吃。送了一碗汤,不怎么样,很淡,且有味精味。很本帮的面条,虽不浓油,但赤酱。还可以。

没有想象中的惊艳,却是一份上海人对老弄堂家常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