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食和尚的個人專頁

6
粉絲
0
關注
貪食和尚
等級2香港
曾想過當和尚,奈何實在貪吃,六根不淨,無寺何收,只好雲游四海,周圍塗鴉。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3-12-29
關注
赶路途中忽闻蒜香,那就公事免问,吃了再算。美斯是名符其实的香港茶餐厅: 晚上专攻百多元的情侣西餐,其他时间则蛋牛治行街。装修谈不上精品,但绝对比普通翠华来得骨子。毫无期望地叫了个午餐A。通常递上来的罗餸汤,是水汪汪、近乎橙红色的东西。美斯的却是诱人的茄红,汤应是用牛骨和蛮多蔬菜煞成,酸度刚好,味也够浓,再配上两片自制蒜蓉包…看来大厨并没偷懒。接下来的煎鸡扒不但是有腌过,居然连鲜嫩的肉汁也能保留下来,吃时一淡蒜香一淡肉,过瘾得很。意粉則不如配菜那麽有咬劲,不过不竟这儿不是正宗意大利餐厅,无谓吹毛求疵。最後的咖啡更不是即溶,味道也在麦记之上, 确是惊喜惊喜。咦?等等…午餐A不是猪扒麽?嗯。是的。不过增送的青柠啫喱也从没出现过在餐牌上啊! 管它的。好吃就行。卖单才不过四五十,今餐有赚了。…
+ 2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3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4
抵食
推介美食
靓汤
人均消費
¥48 (午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3-05-17
關注
每次看完海贼王後都有吃咖喱饭的冲动。何解?据说现代日本海军成立初时,洋鬼子教官为了令水手强壮起来,便下了条不准用米饭来做主食的规定-偏偏咖喱饭却获豁免。这对当时每天不吃饭会死的亚洲人来说,简直是水手们的救命恩物。之後一传十,十传百,不消几年,这外来的食物便迅速成为日本大众食堂不可缺少的经典。刚巧老朽流落到以炸猪扒为主打的吉豚屋,二话不说便进去点了个(竹)中咖喱猪扒饭。店内规模有大快活那麽大,楼面设计也是跟足日本:我们这些百无聊赖的单身客可以座在那半开放式的厨房前跟伙头们打打牙骹,大伙人则可以在令外半边厅叙会。座与座之间不但连相扑手也可以容得下,吧台更有地方让人藏起雨伞和手袋,可见设计者对用家是相当体贴。饭上来时大大碟,卖相不错。吉豚屋以严选材料而见称,所言不虚。白饭大颗得来又有嚼劲。咖喱香料略嫌不足,但胜在份量多,口感够滑,浓道也刚好镇得住猪扒的重量。至於汤和主角炸猪扒则好坏参半。豚肉确是肥瘦均衡的好货,猪扒也按足指示用180度炸出来诱人的金黄色,吃下去脆也是够脆的…不过外层还是做得不够松爽,让人期待锁住在里面的肉汁也所剩无几。对於这稍为强差人意的结果,我开始时觉得有点扑朔迷离,後来注意到厨房内那部像烘面包的东西,迷底便解开了。原来这儿炸法跟麦记差不多-时间和温度早已经被定死,炸完後的猪扒便放在运输带上把油沥乾和洪乾。换句话说,我吃的只是件炸过一次,非常卫生,而且理论上正确无误的猪扒。可惜现实上是猪扒的厚度大小和当天的湿度每天都会有出入,硬把厨师的经验和心思从整个料理过程中抽掉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今天吃到那味道正确,但毫无惊喜兼有点过於油腻的猪扒。关於对付油腻这课题,一般大众食堂都会配上渍物,这儿却是欠奉。抱歉。但在我旁边的猪扒汁是在超市随手可以买到的黑醋酱,跟本无助减低油腻感…当然不付渍物这决定也可能是这店暗暗鼓励你去另外淘钱加生菜丝的一种方法。希望我这猜测是错的-下次我宁愿他们减少份量,加点渍物或蔬菜来个营养平衡点的定食。要不是便索性加点价并推出多点套餐吧!横竖套餐也非常迎合他们流水作业的经营模式。据说数月後,吉豚屋分别还会在尖沙咀和旺角开分店,届时我感肯定他们又会赚个满堂红。不过大家请紧记,在日本,吉豚屋本来就是平民快餐。所以人们新开张时,你又傻呼呼的学人排两句钟。吃後又被情人揼个死无全尸-是活该也。…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1
分享
檢舉此食評
tingxid
呵呵,挺长的一篇食评,写得还不错~~~
2013-05-20

評分
3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4
抵食
用餐日期
2013-05-04
人均消費
¥90 (午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3-05-03
關注
一直都没碰寿司这课题。不是怕食物中毒,而是因为寿司是极为讲求时令的食品-我大赞好吃的鱼到朋友看完时大都已经过时。朋友回来找渣之馀又会对那餐厅产生误解,再加上当时自己对寿司也是一知半解,所以迟迟不敢误人子弟。直到经过亲身在日本鱼市场体验和回港多吃对比後的现在才够胆下笔…尽管如此,不竟自己不是渔家出身,如有错误,请读者多多包涵!要在港体会一点点日本风情而又不上荷包大出血,连锁的「峰」寿司是个不错的选择。好奇初试者可到沙田的迴转店,其他店则是下单制多。菜单全部都图文并茂,不用担心叫错。除了那些例牌受欢迎的三文鱼和鲔鱼腩外,店内每个月都会提供数款日本时令的鱼,这个也是我偏爱来这儿的原因。春末初夏是梅雨季节的开始,在闷热得教人心烦的环境下,正是品尝味道清爽闪光鱼的最佳时候。尽管大部份闪光鱼的价格远远不及鲔鱼,但是因为这类鱼变坏速度甚快,味道也偏淡,其实是很考师傅技术的。吃过那不过不失的鲷鱼後,今回先来个难搞的水针鱼。鱼肉处理得很好,雪白无暇,新鲜有劲的肉质再加上淡淡的姜荵,洋溢着春天的气色。稍嫌味道不足的朋友,不妨点个水针天妇罗拼樱花盐,再来一杯啤酒,保证暑气全消。接下来是白子军舰卷。白子,就是白饭鱼。它其貌不扬,常常给人一种饯价鱼的印象,鬼佬见了更摇头不敢吃,这实在可惜。其实白饭鱼咬起来爽得像海蜇,但是純净得来又带着一种令人难而抗拒的甘甜。师傅原想加点紫苏来增加香气,无奈这次下手有点过重,未免有点妹仔大个主人婆的感觉。不过最令人惊喜的,反而是没宣传的「峰」池鱼。品种不详,应该是竹夹鱼的一种 (至少餐牌上日文是这样写的)。鱼身白里透红,楚楚可人,入口柔软得来又充满着鲜鱼的弹性和力量,再加上最後那份點到即止的油脂香在口中四散着,顿時教人想起關西初夏的清風…噢!慢着!同一款鱼加上了柚子胡椒後又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这一次少了一份油脂,多了一份活力…优雅含蓄的姑娘瞬间变成活泼好动的少女!哈哈!妙哉!妙哉!最後的穴子也很肥美,配上甜度刚好的照烧汁,让人其待着夏天的来临。不过好吃还好吃,峰寿司作为连锁店品质难而控制的毛病。我们先撇开今回醋饭过乾而令整餐大打折扣的问题,这次我抬上那件变质到快要发黑,不自己涂上芥末便跟本吃不下去的东西真的是我上次叫那入口浓郁实在,炭香飘逸的鰹鱼麽?我本来有投诉的冲动,不过想想,这里又不是日本,没人会下跪道歉。他们也没下跪道歉的理由,鰹鱼本来就是易坏的,钱又不是特别好赚,料理店跟本可以乾脆不冒这样的险。更可况其实原本每条鱼会因切出来的部位稍有不同,而导致味道稍有差异-这种有时倒霉透顶,有时福星高照的未知数变化也可以说是吃寿司的一大乐趣啊!要是每条鱼味道都是一模一样,一个像样的师傅就不用花十多年时间去苦练出看来三分钟便能做出来的东西了,对不?所以嘛!寿司这玩儿…不要怕不懂吃,只怕你不肯吃。来!试一口!说不定下个写关於寿司的疯子就是阁下!好好享受吧!哈哈!…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3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4
衛生
3
抵食
用餐日期
2013-04-27
人均消費
¥120 (晚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2-10-05
關注
在越南,火车站前都必定食档临立,故很多在港的越南餐厅都跟火车有关,位於天后的火车站是其一。餐厅门面并不算大,胜在装修够精品。我特别爱墙上那酷似火车站前门的古老大钟和站前的小姑娘人形-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既简朴又温馨。蟹肉卷加入了米份,洋葱乾和九层塔,并无太大惊喜。既然查大侠说菜美汤靓,是时候认真来个车站特别粉。粉端来时汤清澈见底, 味道更是牛味十足,清甜得不得了。里面的牛杂更是令人惊喜,这里无论在牛丸、牛腩、牛筋的水准都可以和那些什麽大排长龙,日卖九千碗的牛杂专家们看齐。越南餐厅跟本用不著费时失事去弄吃力不讨好的牛伯业,这里却居然能做到那爽脆中又带点韧性的口感,可见师傅绝非等闲之辈。不爱吃粉的朋友可以来个红牛柳粒炒饭。平平无奇?听来荒谬,但是我确实是良久没有尝到那既乾身,镬气又十足的炒饭了,再加上那充满炭香,咬起来又嫩又多汁的牛柳粒…保证一吃上瘾。好吃的东西,本来就是很简单嘛,只是人们忘掉怎样把简单做好已己。令外这里的海鲜酸梅子汤也颇具特式。汤除了用大量的香叶,蚬仔和菠萝外,还加入了越南人爱下的梅粉。味道酸酸甜甜,有点像不辣的冬荫功,但香气则重几倍。爱芫荽的人会爱不释手, 不爱的则避之则吉。不过街坊味道总比一些富丽堂皇得千篇一律的「东南亚美食」餐厅来得有趣罢。在港现在用几百元便能吃到上一代老师傅的手艺已经买少见少了,珍之珍之。…
+ 1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4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3
衛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查大侠到此一游
相约火车站
特别(牛杂)粉
炒红柳粒饭
好恶分明的海鲜酸梅汤
红牛柳粒炒饭
海鲜酸梅子汤
车站特别粉
用餐日期
2012-10-21
人均消費
¥120 (晚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2-08-17
關注
辣得要命的泡菜,半冷不热的石锅饭,一堆又一堆的铁板烤肉... 这些都是我大多不愿约朋友去吃韩国菜的原因。不果如果餐厅是韩国人开给自己同乡的呢?那又另当别论。韩友笑言选一间韩国餐厅和选韩国老婆一样简单-试一口端出来的泡菜便行。这話一点都不跨张。泡菜是大韩民族的灵魂, 其国民的泡菜情意结已经升华到大部份普通家庭都有专用泡菜冰箱的地步。在外人眼中, 这可是不可思义的无楷之谈, 但在以前韩国一些寸草不生的地方,泡菜可是人们在严冬里悬命一线的东西。由於金渍是发酵过的菜,其味道又会因发酵的环境和材料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最後每家每户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秘方和味道,就算你是米芝莲三星大厨也不可能在一时三刻做出故乡的味道来。故此如果料理人连做泡菜的心也没有,接下来的韩国菜跟本不用去试。这里的金渍在鱼露和虾酱方面成份偏低,比较接近北部清淡的风格。卷心菜入口清而脆, 徘徊在口中的酱香再加上舌头传来那微微的辛辣感, 马上令人食指大动。接下来的芥菜和豆芽也非常新鲜, 萝卜渍用了烤肉汁泡过,而马铃薯的甘甜则刚好把金渍的辣味中和掉。前菜单在配搭上已颇具心思。口痕时不妨和三五之己来个蔬菜饼-外形有点像荵油饼, 但是这个是先煎後炸。吃前沾点鱼露, 外围脆卜卜, 里面又有点像日本大阪烧,蛮好玩的。这里当然也有石锅饭和烤肉,不过冬天我喜欢点个热腾腾的老火猪骨汤或人参鸡汤来送饭, 通常三碗白饭不消一会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夏天我则偏爱这里的冷面。韩国的冷面和中日的是完全两回事-韩国人喜欢把汤和冷面混在一起吃,再在上面随意伴上几条萝卜和雪梨丝,不够加隻蛋便大功告成。面条也非一条条而是一扎扎的,口感也介符於面与猫耳朵之间,非常特别。吃时一边喝著那酸酸甜甜的梅子清汤,一边慢慢享受著口中那鼓充满田园气色的荞麦香... 刹时教人有跑去韩国穿穿麦田的冲动...饭毕。我凝望著杯中那平凡不过的玉米须茶,边想著∶「嗯。泡菜...果然不简单吖... 」…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4
味道
3
環境
4
服務
3
衛生
2
抵食
推介美食
清香荞麦面
用餐日期
2012-08-11
人均消費
¥100 (晚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2-07-03
關注
好不容易才穿过了一堆又一堆的店铺迷晕阵,终於找到了隐家…最後还是要乖乖排队。无它,隐家的母系是东京颇有名气的山手拉面。由於这是山手首次在日本以外地方开店, 所以隐家从选择酱油到汤头用什麽水去熬都有严格的要求,但这里唯一跟总部不同的-是只里只会提供「沾面」。沾面是什麽东东?沾面是介乎乔麦面与汤面之间的一种面。原本是拉面店打烊後学徒用來充饥的餸头汤尾。刚巧有天员工用膳时被熟客见到了, 客人见到了非常好奇, 於是叫了一碟, 然後一传十,十传百,沾面就此诞生。现在上菜时,面和汤是分开吃的-首先把面和餸轻轻「沾」一下汤汁,然後马上送到嘴里。由於「汤」是比平常浓缩了三倍的酱汁,此时不宜拿来喝,否则一定会咸死。令外切忌把面长时间泡在汤内,那沾满汤汁的短曲面条和烟韧口感可是打面师傅在潮湿的香港失败近百次後的成果啊!泡太久就变了汤面啦!品尝完流沙蛋黄,吃过了松软叉烧和爽口面条後,肚子还是半饱,不过千万别走吖! 此时应不慌不忙,叫服务员替你「加汤」。然後, 滴、滴、滴! 一阵鲑鱼清香从稀释的汤中扑鼻而来,马上又食指大动。选择了白汤的朋友可以感受到那份传统用大量猪骨熬出来的清甜风味,嫌汤太浓的,可以加少量昆布醋来提升味道。芝麻和七味份对我来说也是吃面不可缺少的调味料, 不过最後加与不加则见仁见智。觉得不够浓的,可以来个我最常点的黑汤。黑汤集浓厚有力的味噌、鲜甜的肉骨、芳香的芝麻和蒜蓉於一身, 可谓鲜甜浓香, 我更爱那淡淡的烟薰在口中徘徊的感觉, 每次瞬间便喝过清光。厌倦了传统麽?可以来个意大利风:赤汤是由原汤加大量番茄和多种辣椒熬成,吃时跟吃意大利粉一样加帕馬森芝士粉, 别有风味。汤喝毕,肚子饱饱,暖意全身。然後左顾右盼, 看著其他食客和你挤在一个由几片木板和旧可乐箱搭成的「拉面店」... 不然又想起和友人在那横丁颓靡的青春...…
+ 2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4
味道
5
環境
5
服務
3
衛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有没有想起什麽?
几块木板加起来的,也是拉面店。
意大利风:赤汤,可令加肉丸搞粹吃
黑沾面
用餐日期
2012-06-23
人均消費
¥90 (午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2-02-22
關注
平常到珍豆漿吃過滑滑豆腐花,拍拍屁股便閃。這次見到大大「頭抽腸粉」招牌,新年前又吃了一大堆垃圾,不妨進去清清腸胃。現在的新珍豆漿是以半點心居半豆漿專門店的形式去招攬新顧客。装修明顯比以前光猛,吧台和員工制服都換然一新。不過簡約台式格局依舊,搭抬也是依舊,時不時碰到後面食客也是依舊。頭抽確是頭抽,味道偏甜。腸粉和麻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有可無。橄欖菜素餃賣相則精盈通透,皮薄得來又夠煙韧,豆角和香菇用料也很新鮮,建議在餃內再加一兩粒花生來增強口感。黐飯反而讓人驚喜: 從仕應手上接過拳頭般大的黐飯時還真有點燙手,即叫即做果然非虛。打開包裝紙,一股糯米清香隨即撲鼻而來,細看之下, 珍豆漿的每夥飯都清清楚楚地緊貼在一起,和那些糊糊混混的普通貨色相差甚遠。再也忍不住咬了一口, 裏面外乾內軟, 餡是最平民不過的菜圃、魚鬆和油條,分別只是每樣材料都有細心挑選過已己,效果好得連什麼調味料都不用, 接著再來一口鮮磨豆漿-過癮過吃鮑魚。塑料包裝紙是唯一跟這綠色素食餐館格格不入之物,其待下次叫豆漿黐飯行街時接過來的,是連包裝紙也能吃掉的海苔黐飯。貴幾元便貴幾元吧,既環保又好吃的東西,總有人要。…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4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新珍豆漿
黐飯
用餐日期
2012-02-19
人均消費
¥45 (其他)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1-10-01
關注
啡音棧地点非常隐蔽,藏在横街大厦中旅馆林立的一楼,要不是有那巨型咖啡杯作標記,初時還以為自己走入了什麽黄色架步。不過還顧四周,鄰近的旅館都乾淨俐落,女孩子一個人來也不用擔心。樓上咖啡室不算是什麼新玩意,但以戲劇為主的,香港少之有少。老闆是個專業藝員,啡音棧是他筆下關於一男一女為藝術而經營咖啡廳的一套舞台劇,在大受好評下, 盤老闆便膽粗粗在98年索性來個假戲真做- 從此這滿佈戲劇海報和明信片的小地方便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小故事。咖啡廳以西餐和特飲為主打,餐牌項目繁瑣,不妨簡化。上菜前餐具還是暖暖的,這點細心,恐怕現今沒有幾間餐廳做到。螺肉近台風,略鹹,不過勝在有嚼感,佐酒不錯。秘製咖喱豬肉批的咖喱只是在北海道咖喱上混了點芋頭令其更甘甜, 談不上什麼秘製。豬肉選用了里肌肉,肉質鬆化肥美,是上選。問題則在批皮上: 全用牛油的批皮雖濃度十足,但那欠了豬油,脆而不鬆的感覺可不是人人能接受。盡管如此 , 那臉蛋般大的批還是在我面前消失得無影無蹤: 誰叫那歐洲家庭式細緻的薯蓉和淡淡的焦香那麼教人難以抗拒?薯頭? 試試在寒風凜凜時和情人點這個, 然後你一啖來我一去-味道是無比的幸福...最後的朱古力蛋糕除了有死用牛油,不夠鬆軟的的無病外,賣相和用料都是滿分。不餓的朋友也可來個Cappuccino或Espresso- 老闆和我一樣是個杯不離手、連星巴都覺得只是馬馬夫夫的咖啡狂, 品質不可能差到那裡。令外,初來的人不要為上菜慢和在夢遊的仕應們而生氣。這裡本來便是個夢工場。…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3
味道
5
環境
3
服務
4
衛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在大咖啡杯前相約
咖啡
用餐日期
2011-09-24
人均消費
¥85 (晚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1-07-22
關注
好的食店,通常都很簡單,麵棧也很簡單,開業幾年來從來連碟頭飯也沒有,只賣山東麵,店內幾張長抬,旁邊掛著幾張阿松-馬上開工。山東麵不像廣東竹昇面,蛋很少,近上海麵,不過麵質較粗,口感也較煙韧。初次試的是它們的招牌東坡肉麵。山東跟杭州有什麼關係?沒有。但麵棧照足劇本去做,用的是炆足幾句鐘的五花腩,軟綿綿的豬肉和濃郁的醬汁早已經混為一體,流出來的精華剛好被麵條照單全收,東老頭吃過後在天之靈也會感到安慰。喜歡清淡的人,可以來個綠茶白肉。炎炎夏日沒有胃口時叫個雞絲涼麵。麵即叫即煮,冰鎮後每條麵條理分明,沒半點水跡,爽快非常,不加思索隨便伴點雞絲和青瓜絲,然後淋上芝麻汁來個大兜亂,再來個冰凍豆漿,馬上暑氣全消。吃不慣冷麵的朋友便來個烏梅麵。炸醬一粒粒的,滴油不沾,做法正宗。烏梅和豆醬大概也是從荃灣老字號悅和嚴選出來,伴麵集酸鹹甜於一身,無半點味精,吃下去非常舒適。不飽再加個自家蘿蔔餃子,又是一個漂亮的午餐。…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4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2
抵食
推介美食
自家餃子,日日新鮮
東坡肉麵
蘿蔔餃子
人均消費
¥35 (午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1-06-09
關注
初次約會的地方?文華太拘緊, 星巴克又有點行貨,波浪爺吧! 小店近普羅往斯郊區的風格,簡潔又溫馨。地方有點隱蔽,躲在蘇豪後面的一條小斜坡上,沒心和你玩愛情長跑的人早已回家嘆冷氣。天生怕羞的朋友在這裡也不愁沒有話題-波浪爺這名字就已經蠻有意思。這裡本來應叫「波浪姊」的。在法國,所有人都把麵包店統統叫成波浪姊(Boulangerie), 可是你叫日本老闆讀出來,他馬上臉青唇白,舌頭打結,原因是日文沒有「姊」這個音,他們極其量只能寫成波浪爺。不相信的, 可以下次找個日本朋友試試,好玩得很。言歸正傳,這裡雖然有午餐,但在麵包店叫日式西餐總是有點怪,還是叫甜點方為上策。這裡有蛋糕、窩夫、香蕉船,不過九成都是以麵包為主角。普通一份甜點也至少要五六十元,不吃外賣半磅麵包也要三十多,聽上去有點肉痛。不過麵包卻天天賣清,何解?這個大概也只有自己親手做過麵包的人才能懂如何跟麵包談戀愛吧! 做麵包一定要隨緣,欲速不達,霸王硬上攻的麵包便像有性無愛的遊戲-胞肚,但多玩無益。我抬上的那塊麵包是師傅早上四點開始搓,並要耐心等候自然發酵幾個小時後才能烤出來的, 不能和普通超市加了大量糖和發粉幾元便能隨手可得的卡紙混為一談。。特厚的吐司也是麵包師傅充滿信心的表現,咬下去有著濃郁而複雜的香氣,口感更是像天使蛋糕般鬆軟,很明顯是在做包時下了大量牛奶。熱騰騰的吐司配上幼滑冰涼的雲尼拿雪糕,再加上富士蘋果的微酸和剛好磨出來的肉桂作點綴。短短幾分鐘便能教你和另一半體會到在北海道翠綠田野間挽手漫步的那種甜美。就算是約會失敗了,五六十元,總比一百枝玫瑰實際。…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4
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3
抵食
用餐日期
2011-05-28
人均消費
¥70 (下午茶)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1-05-06
關注
上次去金鳳我還是粒豆丁。當仕應把那塊比我臉蛋還大的牛扒送來時,小眼珠早已經把老爸拋到九宵雲外,那香噴噴的溶岩在鐵板上沙沙沙的...不斷地在我腦海中翻滾著...當晚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多麼神奇的火山啊!結果我還和同學仔講足三天。不要笑!當時對經濟比較拮据的家庭, 在西餐廳叫牛扒就像現在小朋友有iphone4一樣, 好威㗎!二十年後,我們依然要排隊搭抬...老紅窗簾還在、格仔布還在、 餐包還是暖的。 但不竟傻小子路走多了,現在知道真正的羅宋湯不是從俄羅斯來,紫紅中帶甜。港式的則是橙中帶紅,嚴格來說只是雜菜湯。金鳳的,下了大量蘿蔔和少量牛骨熬成, 火侯有點不足,但比起平常一些加鹽加醋的「檸檬茶餐湯」算是交足功課了。昔日的火山也不再宏偉,梳打粉也搶了不少牛味, 但熱辣辣的牛柳依舊拳拳到肉, 在那澎湃的肉汁,霸道的蒜蓉和充滿個性的黑椒下, 就算是五味不全的老爸都被狂轟過欲罷不能。醬汁下豉油不正宗?這叫風格!不喜歡的,請移玉步到文華。要是你能在香港找到七十多元而又比這裡好吃的扒房,請致電給我。否則我必定舊地重遊,至於何年何月何日-當你見到一粒豆丁帶著令一粒小豆丁進來鋸扒,就是我們相約之時也。…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3
味道
3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4
抵食
人均消費
¥80 (午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1-04-22
關注
八重菊結業, 日本倒閉潮一浪接一浪,對於那些大大聲說自己只用「日本烹調」方法去泡製澳洲海鮮的所謂「日本料理」,我沒什麼好說的,不過我倒替本來做事一向低調的鈴木先生擔心,我怕那簡潔優靜的環境、那有禮熱情的服務、那每次都叫我驚喜的食物又要成為我們集體回億的一部份,馬上傻呼呼的跑上那本來已經非常隱敝的新大壽,幸好還在, 不過客人比以前少了一半。其實有什麼好怕的? 一個死到臨頭還要保持廁所一塵不染的文族,是不可能把有毒食品出口到其他國家的。況且你吃上百次日本菜也不及你座一次飛機的幅射,難道你一世不座飛機嗎?很多人一到日本餐廳便先叫魚生,老饕們則二話不說來個平平無奇的泡菜。何解?因為市面上現成買下來的漬物大都有鹽份超標的通病,馬虎了事的餐廳馬上便原形畢露。餐廳要是連最基本的材料也不重視,魚生也不會好得去那兒。新大壽的漬物爽口醒胃,酸鹹適中。自己泡的,就是不一樣,吃下去既溫馨又舒服。不信週末自己泡泡看,一點也不難做。論魚生,新大壽也不愛跟風,很多時他們選給我的魚生都不是日本時令的海產,但赤貝依舊鮮爽有勁,三文魚腩入口即溶,海鮮本來就是無分貴賤嘛-時令的海鮮很多時有求過於供的問題,不一定好吃, 有時不是時令的海鮮, 反而更新鮮更好吃。不過老實說,老相好們都不是來吃魚生,而是來吃「家常便飯」的。這兒的燒物如松茸、銀杏、牛舌、和餃子都是日本同事們下班後送酒必叫的東西。燒鯖魚也是日本大眾飯堂常見料理之一,但能做到皮脆同時肉質嫩滑又有質感,只靠檸檬和一點鹽巴帶出那淡淡燻烤香的,可沒有幾間。這個再配上白味噌和沙拉,非常迎合四月天,真想現在就能看到櫻花... 至於主角豬肉生薑鍋更是家庭得不能得再家庭的菜式,不過普通家庭肯定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水準: 柔軟多汁的五花肉在炆了多個小時的柚子醬油下顯得份外活潑,為了增加層次感,洋蔥是故意只煎到半熟的,最後更有清酒的餘香在口腔中久久不散。單憑這菜式我已深深能體會到鈴木先生團隊對日本家庭料理的那份熱誠和執著。這份熱誠和執著的泉源便是他母親留給他的那本食譜,而為了宣揚這份家庭之愛,鈴木先生就這樣不經不覺和香港一起堅持過了沙示、堅持過了八萬五、堅持過了金融風暴、這種超乎常人的堅持,日本人叫我慢。衷心希望鈴木先生能一如以往,咬緊牙關,和大家一起我慢下去!…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1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5
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4
衛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照燒雞肉
燒鯖魚
豬肉生薑鍋
燒物
餃子
用餐日期
2011-04-15
人均消費
¥100 (午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1-03-28
關注
原想吃海南雞飯,但要在街上找來找去,肚子又餓,路過大廈望到蔡瀾叔叔的海報,不加思索便鼠了上樓。而如其說這裡是餐廳,倒不如說是某某補習班的課室加個水吧更貼切。先來個春卷,卷皮是用米紙炸成,曾經在自家廚房偷偷試玩,結果炸了幾件黑炭出來,還是助享其成,趁熱把兩件脆卜卜的春卷包上生菜往嘴裡送好。接下來叫了個火車頭, 火車頭 (pho) 簡單來說是牛湯河-源於北越使館區的地攤,當時越南屬法國殖民地,法國人吃不慣河粉,又想念家鄉那略焦的紅蔥頭加上大量牛骨熬成的牛仔褒 (pot au feu), 當地人便想了點子,把法式的牛骨濃湯和越南的香草和河粉混起來,結果這街邊的地踎小吃很快便成了越南特有的文化遺產。而當時在南洋賣河粉的小販以潮州和廣東人為主,pho這字和廣東話「河」字很相近,河和火又是諧音,剛巧大部份地攤都在車站前,叫多了,便成了火車頭。所以越南餐廳要是連這個也做不好,其他根本不用叫。雖然區老板不是越南人,味佳居的火車頭分分鐘比你到越南旅行吃的還要好。四十斤牛骨熬出來的清湯果然非同凡響-濃烈的肉汁配上清甜的桂皮和淡淡的香料,再加上那種骨頭開始溶掉幾乎「起膠」的口感,我喝的大概不再是湯,而是精粹了。配料也絕不遜色,牛伯葉做得爽脆,入口乾淨利落,牛丸又大粒,又彈牙,有牛味,不單單是手打,連用牛那部位以達至肥瘦均勻的效果也有研究過。吃得性起,再來個豬頸肉繽海,豬頸皮脆肉滑,送酒極佳。至於繽海,其實是熟米粉壓成的小餅 (在越南什麼餅也叫繽),作用和梳打餅差不多,你喜歡加什麼在上面都行,蠻好玩的,值得一試。原想再試他們馳名糕點和由四種不同咖啡混成的滴滴咖啡,無奈肚子真的不能再裝下去,唯有下再次來補課。順帶一提,要是叫海鮮,不喝酒不妨叫個咸青檸梳打,味道怪怪的,但效果總比街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貢茶和汽水解喝得多。…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4
味道
4
環境
3
服務
3
衛生
3
抵食
推介美食
火車頭
咸青檸梳打
用餐日期
2011-03-20
人均消費
¥48 (午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1-03-20
關注
東大街是有名食街之一,能在這裡站得住的,都非泛泛之輩,恒河除了有不尋常的菜式如咖喱鴨和炒帶子外,門外告示更稱「為了保持水準,餐廳只會定時開放」,米芝蓮一星就是不一樣。店內寶藍的天花在酒紅的背景下顯得異常醒目,再加上柔和的燈光,颇有孟買殖民地前咖啡廳的小情調。不過請不要妄想在這兒和小情人過二人世界-搭抬是這裡的例行功事。為你點菜的也不是印巴廚師的老同鄉 ,而是一班無甚經驗的菲傭。職員拜的,不是濕婆(shiva),不是梵天(brahma),更不是佛祖,而是關公。午市也只有幾款例牌雞魚牛可以選擇,開始有點不對勁...我平生向來不喜歡人對號入座- 誰說中國人經營的餐廳不能做得比印度人好的咖喱?但這次無論我用什麼偉論也撐不住我抬前那碗咖喱牛尾: 先不爭論堂堂一星餐廳應否用塑膠碗這課題,英雄莫問出處。紅咖喱以八角和辣椒為主,香料調較得颇有深道,奇怪的是那稀得可憐的肉汁-既沒乳酪,也沒椰子, 不倫不類。如其說是咖喱,不如說是匈牙利的紅椒炖牛肉(goulash)更貼切。這倒沒所謂,橫豎我也愛吃紅椒炖牛肉,問題是我這牛像剛從埃塞俄比亞空運到港似的,根本沒有一吋好肉, 而僅有的肉我也只能勉強咬得開,不要談入不入味了。物價騰貴? 那馬鈴薯不貴了吧?為何我只有一小塊?湯也只是玉米罐頭湯加烤肉汁的小把戲 ,很多茶餐廳都會。剩下來最好吃的,便是烤餅,味道和旺角阿里爸爸差不多,那兒二十塊有找。花了六十多元,換來的是心力交瘁的一餐。但想一想,我畢竟是究由自取:「牛在印度不是神聖的嗎?」我邊結賬邊好奇地問。「我有了這個,我喜歡做什麼,你便要接受什麼。」老闆指著招財貓下面那本米之蓮指南。對! 如果這是米芝蓮, 我是米老鼠。…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2
味道
3
環境
1
服務
3
衛生
2
抵食
用餐日期
2011-03-13
人均消費
¥60 (午餐)
貪食和尚
等級2
2011-03-18
關注
一品齋, 沒有齋, 賣的-是甜品。這裡沒有榴莲班戟,沒有楊枝甘露,也没有芒果西米露。這裡只有豆腐花、芝麻糊,腐竹糖水等傳統糖水,老土得很。但是每次經過銅鑼灣我都會莫名奇妙地來。究竟是這兒的紅白?還是黑白最出名?愛甜的叫紅豆豆花,愛濃的叫芝麻豆花吧!反正那入口即溶,嫩如細絲的感覺是連公和等豆腐老字號都做不到的景界。不過這裡的黃豆味不是很足, 請純淨豆腐狂跑到別處。不飽肚?再來個紅豆沙。不要小看只是一小碗,裏面根本不是沙,而是滿滿的豆蓉和蓮子,但喝下去又全無呆滯感,換來的是淡淡海帶清香。不愛紅豆沙也可來個湯圓。拜老爹所賜,每逢過節一定要我吃湯圓,不吃我「必遭橫禍」,故對此物無甚好感。但眼見人人都來一個又不甘心,結果還是忍不著叫了來吃,結果被那香濃撲鼻,煙韧無比的糯米湯圓每次都迷得不能自跋。難怪成龍、譚永磷、張曼玉等也不止一次偷偷在牆上塗鴉。鴻輝出名、順義出名、滿記也出名、為什麼巨星們不去這些地方,偏偏要在這只有四張抬的簡陋小齋塗鴉?簡單。這兒非常隱敝,不但在銅鑼灣鬧市後面,還要藏在橫巷內一堆車房中, 泊車很易。此齋幾十年來也靠老街坊為生,阿姨看她的瓊瑤,你看你的蘋果,無人會過問你是誰。更爽的是這裡就算是九點多的周末也從不滿座, 吃的也無什章法可言-我有次試凍紅豆沙加熱湯圓,嬸嬸不但沒有皺眉頭,還滿面笑容地遞上。然後剎那間,你發現自己邊吃著自己併出來的自家甜品,邊眺望著那夜瀾人靜而祥和的夜空,你不禁會心微笑-原來我們真正要一品的,是這個...…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讚好
回覆
分享
檢舉此食評

評分
5
味道
3
環境
4
服務
3
衛生
4
抵食
推介美食
紅黑豆花
湯圓
番薯糖水
紅豆沙
用餐日期
2011-03-12
人均消費
¥20 (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