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重庆给人的印象,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火锅啊,美女,山城什么的,但是如果我说重庆有一种美食比火锅还出名,排在火锅之前的就是重庆小面。小面是重庆人和川东人对面条的称呼。狭义的小面是指仅以葱蒜酱醋辣椒调味的面条,而在老重庆的话语体系中,即使加入牛肉炸酱,排骨等豪华浇头的面条也称作小面。不像其他地区吃面条时讲究的面条筋斗,汤头鲜浓,重庆人对小面优劣的评价的标准是佐料,小面的佐料是其灵魂所在。除了面,传统小面的佐料在17到30多种不等,还要配以青菜和一些秘制香料。
重庆人对重庆小面的热爱不亚于火锅,清早起来,街边的面摊格外红火,尽管堂子装修的不好,甚至没有堂子——美女在这个时候也从不顾及自己的淑女形象,吃着那是个香哦;西装革履的绅士,放下公文包,呼-呼-呼,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碗重庆小面吃尽。面摊前,男女老少——有白领,有棒棒,有小学生,等等,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不论身世,不论地位,为的就是一碗重庆小面。中午,工作间隙,充饥的往往也是一碗重庆小面。入夜,最想吃的夜宵也是重庆小面。可见,小面在重庆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重庆小面起源于战争时代的重庆码头,战乱年代,因为不可能有太多时间炒菜,爱吃辣的重庆人,就把火锅的调料和油倒进锅里面,再把一些菜和面放进去煮,这样既容易制作,又因为上面浮着的油隔绝空气,不容易腐败。这就是重庆小面的由来。
“一碗小面,它的麻辣鲜香里,搅拌着一个城市的生活作料;它的热气蒸腾里,上演着无数普通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舌尖上的中国对重庆小面如是说。

北京筷子面重庆江湖菜的老板是地道的重庆美女和帅哥,最初做筷子面是希望能够把重庆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美食带给身边的一些朋友,然后发现这种带着他们家乡情结的美食居然在北京广为流传了起来。
正常吃面的筷子是25-28厘米,而在重庆吃火锅的筷子是34厘米,这是因为火锅的油很烫,筷子短了夹菜的时候就会容易被烫到,而小面的起源是跟火锅分不开的,小面上桌也是热腾腾的,为了防止烫手,又想体现重庆的火锅的文化,所以老板就以筷子为题,做了这家筷子面。
筷子面的装修也很与众不同,老板特意为此去韩国考察了很多餐厅,又请了一位韩国设计师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回来后,又自己修改。为保证施工质量,连每一个装修用的小部件都是老板亲自去买的。
筷子面的佐料秘方就是从一位常年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专门做面的九十多岁的老师傅手里传承过来的,仅仅小面的调料就有十四种之多,经过改良就成为了现在小面的底料。而小面的面也跟北方口味有明显不同,是加了碱的面,再手工压制出来的。
小面的灵魂即是佐料的味道,为保证在北京也能吃到正宗的重庆小面的味道,所有的食材都是从重庆空运过来的,厨师也都是从重庆请来的。很多重庆的客人吃过之后,都夸赞在这里吃到了家乡的味道。

这里的面都是以重庆的地名而命名的,一号桥,二路口,三角碑,四公里,,,,,,让漂泊在外的重庆人带来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其中前三道江湖牛肉面,辣烧肥肠面,泡椒鸡杂面都是用传说中的秘制佐料制成。干拌辣鸡面是老板自创的面,这里的川菜都体现了典型的重庆江湖文化,有泡椒,双椒,火爆三大系列。
剁椒蹄花十分软糯,最难得的是所有的剁椒不是用机器打出来的,而是人工在案板上剁出来,这样可以保证菜中带有剁椒的香气。

烧椒脑花,口感很嫩,有点像豆腐,不是很辣,也没有别处吃到的腥味。当然,为了适应北方食客的口味,筷子面也特意准备了一下不辣的面和菜。

如果说,各地的美食都代表了各个地方人的特点的话,那重庆小面就好像一个美丽又性感热辣的川妹子一样,完全是挡不住的诱惑,让我这个几乎不怎么吃辣的北方人都欲罢不能啊~绝对是香的可口,辣的开心的感觉。